首页 > 广西 > 防城港 > 东兴
京族独弦琴艺术

京族独弦琴艺术

京族独弦琴,属弹拨类弦鸣乐器,因独有一根弦而被世人习称为独弦琴。事实上,独弦琴在京族民间称匏琴,或称独弦匏琴,京族语即直呼旦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乐器。那么,独弦琴是怎么来的呢?京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传说由海龙王的“如意琴”演变而来,那一根弦就是龙王七公主的头发变的;或认为是京族的先民出海打鱼时,发现系在桅杆上的绳索,伴随船的摇摆用橹碰击则发出奇妙的声音,受此启发而模仿制作的。但关于独弦琴的文字记载,我国的历史典籍却可追溯到殷代。其中《新唐书》具体描述的就有两处,或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又曰“复以半匏,皆彩画之,加上铜瓯,为琴,作虺文横其上,长三尺余,头曲如拱,长两寸,以条系腹穿瓯及匏木”,可见京族独弦琴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

在京族三岛,见过的传1弦琴,都是用竹木制作的:琴身长约一米,宽、厚分别约十厘米、八厘米,其一端打一楔子用以固定琴弦,另一端则凿洞插入厚竹片做摇杆;琴弦只有一根,古时用麻绳或用竹篾代替,弦的一头固定在琴身的右端,另一头则系在琴身左端的摇杆上。演奏时,右手用贝壳或短竹片弹拨琴弦,令其发出震颤的声音,左手则同时扶摇竹竿,使声音袅袅颤变以形成旋律。但传统的独弦琴由于琴弦与琴身的共震共鸣效果差,通常只能给哈妹歌舞时伴奏或自唱时击节奏。

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其中,独弦琴是京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它的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幽雅动听。独弦琴不单在东兴的京族三岛的范围内独领1,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开始拥有了许多的传人。独弦琴是国外引起广泛重视的中国冷门少数民族民间乐器之一,它不仅2004年春天进入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而且也陆续在国外成立了美国洛杉矶海外独弦琴传播中心,以及在新加坡成立了的龙之声独弦琴传播中心。

现代社会以后,独弦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得到了全面的改进。最明显的进步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麻绳竹篾替换成钢丝弦,独弦琴的音色变得厚实而悠扬,音域也变宽阔而稳定了。正是音色和音域得到改善,已故京族艺人苏善辉在五十年代末,首创实现以独奏的形式把独弦琴搬上舞台。

二、是独弦琴有了乐谱,使独弦琴音乐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六十年代初,当时的东兴民族歌舞团,开始系统收集整理京族曲谱,使口耳相传的独弦琴音乐第一次有了成套的乐谱,为独弦琴从民间登入大雅之堂创造了条件。

三、是独弦琴的科技含量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可观赏性增强。音乐家们经反复的实验,他们成功地用红木、紫木或棕木取代竹筒做琴身,用牛角替换竹片制摇杆,同时给琴弦装上拾音器,再给拾音器配置扩音设施,从而使独弦琴的音色变得更柔美更典雅,而声音也更清朗、更悠扬、更悦耳了。新式的独弦琴,造型仍旧朴实简单,琴盘之上还是那一弦一杆,但质感却很精致古雅。尤其它那优美柔和的音色,更是极富表现力:既能细腻地描绘自然景象,又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欣赏独弦琴的表演,但见指弹手扶间,且闻中琴声悠悠,你自然会沉浸入不同的音乐境界:或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或潮起潮落,波逐浪涌;或柔情似水,袅绕动人……

推荐东兴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艺术也感兴趣:
东兴导航

下一篇:通渭小曲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