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岭舞狮
舞狮,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清朝末年传至苏北一带,在宿豫区侍岭艺人的积极推广传播下,在侍岭尤为盛行。后影响愈大,传播到周边宿城、沭阳、泗洪、泗阳等地区,流布于徐州市新沂、睢宁、铜山等周边地区。后虽经战乱,舞狮的表演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经侍岭镇民间艺人努力,始终保存下来。
历经百年,经数代人继承与创新,形成了一套以热烈、惊险为主要艺术特色的“北狮表演套路”,在省市多次表演中获奖,声名远播。
侍岭苗庄舞狮,一般是二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俗称太狮;一人扮一头小狮,俗称少狮,另一人扮武士。逗狮人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先开拳踢打,翻腾跌扑,以诱引狮子起舞。狮子表演前和表演过程中,都要放鞭炮为狮子助威。劈哩啪啦一阵鞭炮响过,烟雾腾腾中狮子随着锣鼓点的轻、重、快、慢,忽而翘首仰视,忽而低头回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忽而又与少狮追逐奔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甚至还能模仿狮子的许多动作,如0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维妙维肖,十分逼真。此外侍岭苗庄的舞狮还有一种十分惊险绝妙的闹法,即高台狮子。旧日闹高台狮子一般都在正月,表演前先用特制的长条木凳搭起一座约l0米高的方塔。表演开始,先由舞狮人手执绣球,在塔下空场中翻一串跟头耍几样拳脚,然后引出狮子。锣鼓鞭炮声中,舞狮人攀塔而上,边攀边舞,以各种动作逗引狮子。狮子昂首纵身,在绣球引导下登木塔,拾级而上,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尤其在攀上塔顶之后,更有一番高难度的精彩表演。表演过后舞狮人翻下塔顶,狮子口衔木凳,逐层拆卸而下,下边有人手接木凳,犹如耍杂技一般,十分惊险好看。
舞狮这一艺术表演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顽强意志品质锤炼的绝佳平台,基于以上考虑,侍岭镇把“舞狮”作为一门“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引入校园。目前,中心校各年级均开设这一“乡土课程”,成立了近百人的“少儿舞狮队”,高年级学生参与率达30%。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苗庄舞狮”为蓝本,结合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大胆创新,创设了一套适合少儿表演的舞蹈套路,逐步形成了“活泼、热烈、惊险”的表演风格。侍岭舞狮先后获宿豫区首届广场文艺汇演一等奖,宿豫区庆“六一”文艺演出一等奖,多次应邀到区内外表演。2006年当选为宿豫区十佳民间文艺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