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环县
环县刺绣

环县刺绣

据考证,刺绣的发生、形成期在黄帝时代,大概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裳绣”时期。从民俗节日的民俗心态理念推演,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香包)的习惯约有近四千年的延续期。明清时期是环县刺绣内容的丰富期,民国至解放后的60年代,这种针工技艺普及于家家户户,属兴旺期。“文革”中许多内容被当做“四旧”破除,香包民俗艺术一度陷于沉寂。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国家知名专家张道一、冯真、曹振峰、靳之林、杨先让及法国友人吉莱姆考察推介,环县香包技艺再度兴旺起来,率先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工艺流程:1.过样子。画出一个平面图形。2.打样子。将平面图按立体构形进行分解。3.扩背子。将刺绣料布、绸缎用面糊浆粘合在打好的背子上,压平,晾干。4.上样子。按平面图的构图纹样,分别画在分解开的部分样子上。5.绣花。绣花即刺绣,包括用颜色染出各种底色,立体物刺绣多半用的是齐针、掺针、绷针、蓬针、挑线等针法,线料普品用棉线、精品用蚕丝线。6.状物。用棉花填充好分解部分。7.成果。将绣制和状物好的分解片按平面图要求进行重新组合,缝合为立体形状。8.打扮。指的是吊彩穗的装饰和形态矫正最后一道工序,按各种立体物的形态吊上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彩穗,增强视角冲击和富丽堂皇的效果。环县香包系列中的立体类民俗工艺品充分表达了华夏始祖摇篮地的民俗遗风,妇女的针工技艺在千姿百态的立体造型中自然流露出来,个人技能在各自擅长的艺术表现造型体上得到淋漓精致的发挥。环县香包除驱瘟防疫的卫生传统观念和趋吉避邪、祈祥纳福的民俗内容外,装饰环境,修饰日用品,美化生活的特征也很显著,当地家家户户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用香包美化生活的习惯,结婚用品也必须有一整套完整的绣制品。

信息来源:中共环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推荐环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刺绣也感兴趣:
环县导航

下一篇:高台食醋酿造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