粑俗文化
粑俗文化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粑俗文化
流泗镇庄前潘村始祖选址,选的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瓜盘地”,盛产各种农作物,为制作各种粑奠定了很好的原料基础。
勤劳智慧的流泗人巧妙地把鄱阳湖畔的米粑文化与民间风俗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民间地方特色的一种习俗。千百年来,粑俗文化已渗透到村民一年四季的生活当中。逢年过节,生养寿庆,定婚成亲,丧葬敬祖,参神拜佛,栽田割禾,做屋上梁,待客馈赠等,村民们无不做粑,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祝福。流泗的粑,品种有二十多个,其中以蒸米粑、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为主。粑的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黑和白,粑上的图案也是五花八门,有花有动物,还有各种吉祥的字语等。
粑俗成为庄流泗镇传统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尊品,又是村民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的佳肴。粑的各种造型、丰富的色彩、精巧的手工技艺、参与到各种文化习俗当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