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北辰区
北仓随驾狮子

北仓随驾狮子

北仓随驾狮子建于清乾隆32年(1767年),是北辰区久负盛名的一道传统花会,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历经10代传承至今。

北仓随驾狮子老会前身为“大鼓会”(始建于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表演者头戴战盔,身穿铠甲,肩负大鼓载歌载舞。明末,尹儿湾(北仓村前村名)建立娘娘庙。到了清乾隆32年(1767年),北仓村开始举办东顶娘娘出巡、散福、庙会及花会赛事等活动。为使皇会队伍雄伟壮观,按照娘娘真实出巡的仪仗情况,在娘娘宝辇前,安排几道具有象征意义的花会进行开道,其中包括大鼓会。因庙门前摆有两只大石狮子,娘娘出巡时为娘娘保驾护驾,故庙中道长圆觉建议此会由“大鼓会”改为“随驾狮子老会”,参加一年一度娘娘出巡的盛大祭祀活动,出巡时不表演,人顶着狮头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北仓随驾狮子属北狮,出会时纛旗、门旗等依仗齐全,鼓、钹、铙、镲铬等伴奏,鼓点全,节奏欢快,狮子表演勇猛雄壮,滚绣球、走八字梅花桩、鸾桥戏水等动作轮番亮相,形象逼真、雄姿英发、气势磅礴,造型十分优美。从大鼓会传下来的第24代传承人郭二爷接替了随驾狮子会的各项事务,为随驾狮子第1代传人。郭二爷当年18岁左右,体质好,舞狮动作相当利索优美,也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北仓随驾狮子是皇会中最为瞩目,也是为娘娘顺利出巡的开路先锋。为此在表演上要求更高,两对雌雄狮子相互戏闹、舞动。小狮子在大狮子两边配合,动作优美,有刚有柔。在锣鼓的伴奏下,四只狮子同时亮相,表演滚绣球、雄狮出山、鸾桥戏水、走八字梅花桩等动作,若干个小狮子配合做滚绣球、跨越障碍等动作,然后单个狮子、成对狮子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动作的表演。

北仓随驾狮子表演基本动作有雄狮出山,在桌子上拜四方,然后上桥表演鸾桥戏水,在桥上摆梅花桩,走八字梅花桩,从高达3米的桥上梅花桩蹦下来连打几个滚,起来再亮相,然后进行旋转动作。

表演时配备大纛旗、门旗、手旗、鼓箱1个、大鼓1个、铙4副、钹4副、镲铬4副、铛铛4副、引锣2个、引球1个、狮子4对、梅花桩若干、桌子、香袋、帖子及表演服装。

北仓随驾狮子已传承了10代,代代都把狮子表演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传承中还不断增加了高难度动作,花样多了,内容更丰富了,为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代传人郭二爷(1825年-1893年);

第二代传人:赵耀堂(1872年-1964年);

第三代传人刘二爷(1880年-1968年)王林(1889年-1970年);

第四代传人赵恩庆(1908年-1982年);

第五代传人马奎(1910年-1979年)刘庆玉(1919年-2011年);

第六代传人赵金荣(1924年-1999年)单宝奎(1921年-1997年)孙福贵(1922年-1993年);

第七代传人丁秋年(1945年-2011年)郭占华(1937年-1997年)杜金陵(1946年至今);

第八代传人兰兴海(1949年至今)孙庆义(1956年至今);

第九代传人郭卫东(1967年至今)赵师林(1967年至今)单卫东(1966年至今);

第十代传人单士国(1978年至今)兰立军(1980年至今)郭金钢(1989年至今)。

因狮子被视为吉兽,能祈福、迎祥、驱邪、除祟,适用于各种欢乐喜庆的场合,越来越受老百姓的喜爱,经常参加演出。1911年参加民国成立联欢大会;1928年应邀在中国大戏院演出,获得优秀表演奖;1953年赴北京参加国庆演出。文革期间,北仓随驾狮子停止活动。1980年以后,在第6代传人单宝奎的带领下,在村民的支持下,又逐渐恢复活动。1984年正月初五,市内各区花会云集人民公园,喜庆节日里,高灯悬挂,彩旗飞舞,北仓随驾狮子参加表演,又一展雄姿,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以后每逢春节及庆典活动,北仓随驾狮子都会出现在广大民众面前。

为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确定了以下重点保护内容:随驾狮子完整的表演套路,激励老艺人传承的积极性,维护和修缮会具,加强平时训练。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1.制定相关的会规和管理制度,建立会员证和本会档案;2.设专人管理演出道具、服装;3.对老艺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保护老艺人的权利和义务。4.发挥老艺人的作用,传承本会原有的传统技艺;5.在添置服装、道具、乐器的资金上有所保障。

信息来源:天津市北辰文化信息网

推荐北辰区更多民俗文化
北辰区导航

下一篇:北仓少练老会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