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河北区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在天津的制作工艺,始创于汤八(1868—1950年)、田凤集(1850—1935年),距今120余年历史。

鹰猎文化在中国据考证有六千余年历史,在中国的唐代少数民族就有将海东青(猎鹰一种)作为名贵贡品进贡给皇帝。随着时代的变迁,辽国入侵中原游猎民族的鹰猎文化迅速地传遍了中原大地,到明朝的燕王朱棣迁都北京后,使鹰猎文化在京、津地区普遍传播,在这里我们要重点提到天津的三岔河口,三岔河口当时由于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再加上物产丰富,聚集的有钱人比较多,也为发展鹰猎文化提供了有机土壤。到后来清军入关后,满蒙八旗迁入关内,又将鹰猎文化推向了高潮。那时北方游猎民族的鹰猎文化与中原地区汉民族文化进一步得到了有机结合,使鹰猎文化在人员、形式、内容等结构上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发展,鹰帽子是猎鹰头部的一种防护用品,也是驯鹰狩猎必备的专门工具。鹰猎文化进入天津后,成为城市有钱人养鹰、玩鹰、驯鹰的一种装饰品。几百年来,随着鹰猎文化的传播,鹰帽子的制作与使用传遍了中华大地的很多省份和地区,目前已经流传到欧美和阿拉伯地区,鹰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遍了世界各地。鹰帽子制作工艺做为鹰猎文化最主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千百年来发展的过程中,它既体现了中国满蒙游猎民族文化与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同时是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的表现方式,并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

2013年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命名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推荐河北区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帽也感兴趣:
河北区导航

下一篇:金狮大轿老会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