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河北区
中华武士会(形意拳武术)

中华武士会(形意拳武术)

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武士会(形意拳武术)为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武士会由李存义、张占魁等几人于1911年在天津三条石“普度庵”旧址内始创,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12年迁至在天津市河北区大经路(现中山路)造币总厂后院的一栋两层挑台式楼内,武士会设传习所于中山公园内。

中华武士会教授的“形意拳”和“八卦掌”是当时武术界的大拳种,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崇拜和拜师求艺者,使当时的中华武士会盛况空前,那时曾流行“南有精武会(霍元甲在上海开设的武馆),北有武士会(中华武士会在天津开设的武术会所)”,创下了武术史上的一段精彩篇章。

中华武士会的创始人李存义、张占魁等几人于1911年在天津三条石“普度庵”旧址内商议筹备成立“中华武士会”,当时张占魁请冯国璋题写了会名,并聘冯国璋为荣誉会长。经多方商议后,初步议定由刘文华任总教习(教练),李存义任教务长,会长一职由李存义的弟子叶云俵担任,就这样中华武士会雏形已基本形成,最后于1912年5月在河北区中山公园内正式成立了中华武士会。

中华武士会传承至今仍有许多后辈传人在河北区和天津市各地,再加上港、澳地区、及部分海外华人在海外从事这些拳种的习练,他们将武士会的“形意拳”(心会拳、螺旋掌)“八卦掌”(跑八卦)传播到了海外,使其传承至今并发扬光大。

(2011年被河北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区级非遗名录)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推荐河北区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武术也感兴趣:
河北区导航

下一篇:泥人王彩塑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