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腔目连戏
阳腔目连戏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淳阳腔目连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它起源于元代,县内的固城刘家陇戏楼,始建于元延祜元年(1314年),可为傍证。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经太平天国战乱中断,清末自民国又有复兴,衰落于上个世纪中叶,从形成到鼎盛,阳腔目连戏在高淳有着400多年的发展过程。
作为宗教剧来考察,则高淳目连戏的渊源就更为久远。道佛两教在高淳流行的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有寺观,唐、宋尤盛。南宋时,道士在做道场法事时,就可能演唱目连戏。据光绪七年《高淳县志》记载:南宋时,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城隍庙会,“糜费不计,演戏侑神,必择名优,以先为快”。反映了高淳民间戏剧活动的盛况。同时,该志还记载,高淳在清代就有大小庵、观、寺、庙250多处,姓氏宗祠各村皆有,其中大寺庙每年必举办庙会,每年还有孟兰会、血盆会、观音会等群众性佛教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时,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唱目连戏。高淳的戏台也极其众多,直至1949年,高淳境内尚有20多戏台、草台更不计其数。目前县内还保存刘家陇戏楼、东坝戏楼、沧溪戏楼等省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