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吹打乐
崇明吹打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崇明吹打乐”又称为“敲十番”、“吹鼓手”、“做道场”,是流传在上海市崇明县和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沙地方言区域的一个古老乐种,有五百多年历史。
明初,“十番”、“吹鼓”传入崇明,并代代相传。“崇明吹打乐”有八十多首曲目,又有“单曲”和“套曲”之分,单曲一般由清锣鼓开始接吹奏曲再转锣鼓结束;套曲一般用锣鼓连接三到五首曲子来演奏。一个吹打班的人数一般为六到十六人,演奏姿势分“坐奏”、“立奏”、“行奏”。
清末民初“崇明吹打乐”从家族和亲戚中传承转向社会传承,所以在时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二十多个演奏班子,“崇明吹打乐”保留了宋元、明清的古朴韵味和风格,是不可多见、原汁原味的传统吹打乐。清未民初时久负盛名且家喻户晓的“老三班”为庙镇“马家班”、新河镇“陆家班”和祖传十六代技艺高超的城桥镇“童家班”,被人称为--“马家鼓手陆十番、十六代道场童家班”。到1950年以后,又出现了水平相当的三星乡的“姜家班”、新河镇的“丁家班”、新河镇的“纯阳坛”、大新乡的“黄家班”等。现存有吹打套曲《竹三木 小朝天子 飞步 家如在 一贯千 大开门 黄莺 小朝天子 倒如立》和《洒金 游湖乐 将军令 荷叶包蟹》以及丝竹锣鼓《苏扬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