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渡花灯
楠木渡镇由于与遵义交界,自古受巴蜀文化影响,龙灯花灯历史悠久,明清就有龙灯花灯闹元宵的习俗,并逐步形成了花灯小戏。民国《开阳县志稿》载,明清时期楠木渡建有孔雀寺、云台寺和马胯寺等寺庙,并有戏楼,正月或节庆时一般都要唱花灯戏等,并逐步形成了正月初八出灯,到十五收灯的习俗,即“初八之夕,有所谓出灯之事。灯有龙灯、花灯之分。龙灯者,以纸竹扎为龙形,用红布蒙其首,劈竹宽一指,长七八寸,复劈四寸许作夹,以纸搓捻辫夹上,浇以油,曰草鞋板,燃之,插龙灯内。龙一条谓之一棚。花灯则纸扎灯作四方、六方、八方等形,或作鱼形、虾形者。一人男装,操一巾,曰唐二;一人扮女装,持一扇,曰懒大嫂,双双踏舞,曰跳花灯……至十五夜而止,曰收灯。可见清代民国时花灯龙灯盛况空前。
楠木渡镇村村有龙灯,多数村寨有花灯和灯会,灯会每年按时组织正月玩花灯耍龙活动。1996—1998年镇政府连续三年举办大规模龙花灯艺术节,楠木渡龙灯花灯从此享誉省内外;2000年以来,全县每年举办各种运动会和各种旅游文化活动时,都有花灯龙灯参加,多次应邀参加省市重要活动。如今舞龙、玩花灯成了楠木渡的一种常见的民俗,看龙灯花灯表演成了每年正月老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