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渔鼓
鲁南渔鼓是源于道情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郯城县郯城街道一带。
渔鼓在郯城的发展可追溯至清未,据渔鼓艺人李汝举讲:他曾师爷徐麻子(外号,真名无从考查)是曲艺世家,后传承其子徐贞俊(外号徐傻子),徐贞俊唱腔浑厚优美,在鲁南颇有名气,徐贞俊收姜芝善为徒,李汝举又师从姜芝善,坚守渔鼓说唱艺术,经常在鲁南一带演出。
渔鼓演出形式简单,用渔鼓、简板伴奏,唱白自由,语言通俗,曲调适于述说,几近吟诵。表演一般前面都有四句“开场白”,说起来要合辙押韵,柳扬顿挫,调起观众的情绪,唱起来要充满热情 ,如行云流水,不但要唱出意境,还要唱出人物性格。唱词一般为七字句式,讲究合辙押韵,多为一韵到底。在唱腔和板法上主要有:流水板、四句腔、五鼓三板、凤凰0 头、跺板、拖腔送韵等。说唱的书目主要有:《吕洞宾戏牡丹》、《韩湘子讨封》、《马潜龙走国》、《月唐演义》、《薛刚反唐》等。
鲁南渔鼓传承以“寒腔调”为主,旋律以高亢、古朴、明快、跳荡见长,艺人在唱和表白中,常运用声音的高低缓急变化,淋漓尽致地描摹曲目中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同时借助鼓与拍的轻重缓急来烘托跌宕起伏的气氛,令听众恍若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句式板法结构严谨。古朴清丽,原汁原味表演风格,代表着郯城乡土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着当地的历史民俗风貌,体现了群众文化艺术原生态形式。渔鼓说唱的内容具有教化意义,传播着正义、忠教、善良,鞭笞- 、奸诈、丑陋,是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这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各类娱乐形式的出现,人们的审美情趣随之变化。渔鼓艺术连同其它曲艺形式受到严峻的挑战,在郯城曾一度销声匿迹,为传承曲艺艺术,郯城县文化馆于2016年成立了“郯子书社”曲艺社团,李汝举等曲艺艺人先后加入社团,在郯子公园开展公益性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2021年,鲁南鼓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