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凉亭习俗
宜丰凉亭习俗为宜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凉亭一般建于交通要道旁,造型美观,风格古朴,尽显人文精神。民国时期有200多座凉亭,散布于各乡镇,有“五里一阁,十里一亭”之说。现尚有15座,保存完好的有:“上马亭”、“施粥亭”、“适斯亭”、“柏叶亭”、“长安亭”等。
宜丰古凉亭的构造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拱成圆形式或半圆式的敞口门。亭内沿着墙根垒起半尺高的平台供路人歇息。凉亭的主要作用是供路人在酷暑盛夏时乘凉,寒冬腊月时避风,暴雨骤降时挡雨。有的凉亭还起到界址标识的作用。建造凉亭在本地和修造桥一样,属于积德行善,荫庇后人的美举。如何思村的“上马亭”,这里旧时有奉时茶的习俗,亭旁住一小户人家(房子由村里捐建),每年端午至中秋免费为过往客人敬奉茶水。
凉亭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正在逐渐转变,虽然失去了它的旧时的实用性。但如今却又起到了供游人、健身者歇息及观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