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 > 会理市
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会理绿水乡松坪村手工制作的饵块最有名。饵块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如不食用,浸泡在水里,久泡不馊不臭。

制作饵块需要选用本地的大白谷米,浸泡12小时淘洗干净后,入甄蒸至半熟,将半熟米倒在圆簸箕里冷却后,洒水和匀,再入甄蒸熟后,把熟饭倒在石碓里用木杵冲融。把冲好的料摊在竹箕里或案板上,搓揉成长15~20公分,横截面6~8公分的长方体块状,或搓揉成细圆状,冷却后即成饵块。

【产生年代】

会理绿水乡松坪饵块制作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从元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松坪由于是川颠之要道,商贾贩卒往来穿梭,因旅途带来米饭或其它食物易馊,这里开始制作饵块。由于松坪所处的地理环境、空气、水源等诸多优良因素,使松坪饵块味好、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久放不馊、不臭,在县内外颇有名气。明清时期以来,会理更盛行吃饵块,因为饵块可带走,且吃法多样。至今,松坪饵块仍保持原始制作风貌,深受人们喜爱。

【分布区域】

绿水乡位于会理县城西南99公里,东连树堡乡;南靠黎洪乡;西以金沙江为界;北邻河口乡,幅员130.11平方公里。辖9村、49个组、1496户、7485人。乡政府驻地绿水新街(集市)。

松坪是绿水乡的一个村,是古会川卫(会理)所辖之要隘。俗语说:“北甸沙,南松坪”,它们是会理南北两大门户。明代状元杨升庵因“议大礼”一案被充军永昌(今云南保山),途径绿水松坪时,写下了《松坪关》一诗:

莫唱离歌惨别颜,蜀云颠月共青山;

太平处处经过惯,梦里还家又出关。

该地绿水青山,自古风景秀丽,故名。建国前属绿普乡。建国后,1951年划乡建镇时为绿普乡。1953年属九区,为区政府所在地。1956年撤销九区后并入黎溪区。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以驻地命名为绿水公社。1982年改为绿水乡。

该乡境内气候温和。最高海拔2425米,最低海拔942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235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工矿企业有拉拉铜矿,该矿从1958年开采至今,是四川省铜矿资源富集,含铜量最高的矿。

【基本内容】

会理县绿水乡饵块制作主要分布在松坪村松坪关、马扯箐二个组:

1.松坪关以脚碓冲制饵块为主,脚碓杵完全用木头组成,头重脚轻,重头隼有一木杵,安有扶手架,2—4人同时踩碓杵轻的一头,翘起后同时放下,又踩又放,循环往复,石碓前有1人在翻料(俗称添碓),直到冲好。

2.马扯箐以手碓冲制饵块,手冲饵块完全用手劲、腰劲,几人轮换冲,一直要把石碓中的熟米饭冲融,起碓后,再放熟饭继续冲,达到制作饵块的数量为止。

松坪饵块制作选用本地种植的大白谷水稻,制作饵块前需用圆筛筛掉碎米,并捡掉米中的稗子、砂石和其它杂物,将米反复淘洗3次再入水浸泡半天(12小时)后,入甄蒸至半熟,将半熟米倒在圆簸箕里冷却后,洒水和匀,俗称“打回塘”,再入甄蒸熟后,把熟饭倒在石碓里用木杵冲,或用脚碓冲,一直冲融起碓。把冲好的料摊在竹箕里或案板上,搓揉成长15~20公分,横截面6~8公分的长方体块状,或搓揉成细圆状,冷却后即成饵块。

从元代至今,松坪饵块传统手工制作已传承24代,基本上沿袭古老的传统做法。清代颇为兴盛,饵块一般家用和馈赠亲戚朋友及预订,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市出售。

因完全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缓慢,为数不多,但色泽白洁,口味佳,供不应求。

【基本特征】

会理人吃饵块的饮食习惯,从元代开始一直沿袭至今。松坪饵块入锅不浓汤,可切成丝做成肉丝饵块、氽肉饵块;切成块、条、片形可做成攥碗饵块、烧饵块等多种吃法,松坪饵块有一种稻谷清香味,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基本价值】

饵块具有馈赠价值:松坪饵块制作历史悠久,因色白、味香、久放不馊、不臭而闻名。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到女方家提亲事,都要选松坪饵块,迄今一般城镇、农户人家来往走访也选送松坪饵块。松坪饵块是联谊、联姻的媒介。

饵块可以随意烹饪:由于松坪饵块米质好,不需要任何烹饪技术,不论是蒸煮烧等随意做出来都好吃,且价廉,不论什么消费层次的人都买得起,吃得起。

松坪饵块具有典型的地域土特产工艺研究价值:曾有人用松坪产的米、松坪的水、松坪的技术异地制作饵块,结果吃味不佳,饵块入锅丝软,挑不起来,且存放会开裂,易馊,会理精品饵块一定要在松坪村制作。

推荐会理市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会理市导航

下一篇: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