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菏泽 > 曹县
莺歌柳书

莺歌柳书

莺歌柳书亦名莺歌柳子,是流传鲁西南、鲁南地区及豫东、苏北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相传系由产生于明代的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坠子书。据记载,莺歌柳书的历史至少有200年以上。

莺歌柳书虽历史较为悠久,但流传范围并不甚广。鲁西南百年来最有影响的艺人,也是菏泽地区已知最早的莺歌柳书艺人是曹县仲堤圈的张瞎子(1848—1928,佚名)。莺歌柳书的兴盛时期,就是张瞎子活跃的时代。张瞎子的传人是本庄的张保亮,再后一代人就是曹县郑庄郑玉昆(1904—1976)和定陶的曹志田。郑玉昆晚年将莺歌柳书技艺倾囊传给了菏泽的高志军,目前这一稀有曲种只有他这一个传人。

莺歌柳书唱白相间,为反复使用的单曲演唱体。演唱形式亦三弦。基本唱腔为四句腔,其余唱腔均由此深化。而四句腔后,必有搭尾衬腔“哪、哎、哎呀、哎哎、嗯”。

莺歌柳书的主要节目有《偷诗》、《妙常产子》、《卷箔记》、《兔子拐当票》等六十段节;《龙凤镯》、《汗衫记》、《杨宗英下山》长篇书十余部。

莺歌柳书演唱形式较为简单,多为一弹一唱的双档。莺歌柳书曲目十分丰富,一部分风格高雅,文辞艰涩,另一部分通俗易懂,清新浅显,显示出曲目来源的多元性。其唱腔音乐早期丰富多彩,而后期唱腔音乐则古朴呆板,它与柳子戏、地方小曲等关系密切,具有多种研究价值。它直接促生了坠子书,对坠子书的音乐、曲目、演出形式、风格特点都有着重要影响。

莺歌柳书是北方曲艺中的稀有曲种,清中后期在鲁豫皖交界地区颇有影响。但在民国初年,急剧萎缩,豫皖等地分支已基本绝响,仅有菏泽地区遗有鸿泥一爪,被称之为“活化石”。

推荐曹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曲艺也感兴趣:
曹县导航

下一篇:三弦书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