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黄平县
泥塑(苗族泥哨)

泥塑(苗族泥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苗族泥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泥哨是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寨勇村苗族老艺人吴国清(苗名“贵乜”)在传统陶俑、泥俑基础上创造发展出来的一种泥捏儿童玩具,哨体下部留有回气孔,能吹出清脆的响声,深受儿童喜爱。

苗族泥哨成形于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吴国清授徒百余人,制作泥哨的个体作坊在黄平县的飞云崖、旧州镇、重安镇等村落都有分布,工艺传承至今已八十余年。泥哨制作主要是以手工将黏土捏制成形,而后低温烘烧,再施以彩绘,罩以清漆,做出成品。黄平苗族泥哨以塑造动物见长,自然界的动物应有尽有,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还是树上爬的,都一一见于其中,动物造型共计四百余种。另有组合式的“十二生肖”、“斗牛”等作品,借助各种动物的有趣神态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泥哨艺人以山川河流、民俗风情为腹稿,吸收苗地挑花刺绣和女 饰的特点,先用柴火将泥哨熏烧成漆黑的底色,而后在此基础上着以红、黄、蓝、白、绿、紫等颜色,使哨体鲜明醒目又不失厚重感,显得古朴大方、自然明快,极具挑花刺绣的色彩效果,既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平苗族泥哨艺人在造型时不拘泥于物象的客观外形,而善于捕捉和提炼其神态及内在情感,大胆采用夸张、变形、写意的手法,重点表现所塑对象的特殊部位以突出其特征,使每一个泥哨作品都形神兼备、浑然一体,造成“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绝佳艺术效果。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黄平苗族泥哨的生产受到极大影响。目前黄平县能制作泥哨的仅有百余人,部分艺人已改行,传承发展困难重重,如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不可多得的优秀民间艺术将有失传和消亡的危险。

推荐黄平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苗族也感兴趣:
黄平县导航

下一篇:安顺蜡染技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