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赫章县
苗族大迁徙舞

苗族大迁徙舞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大迁徙舞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大迁徙舞分布于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可乐等乡镇。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

苗族大迁徙舞描述在原始时代,部落间征战,苗族先祖格蚩尤老,带着千万队伍和家室被迫迁徙,途经浑水河,跨过杜那义慕大江岸,到了黑羊箐,最后落脚在棱诺诺地的哪鲁、比讨坝子一带。全舞分三段:一段“鸡叫舞”,描述夜半离乡,开始迁徙;二段“行路舞”,描述途中艰辛和难舍心情;三段“追忆舞”,描述到达比讨后,追忆迁徙,怀念故土的游子赤诚。该舞以史诗般的舞蹈语汇,动态叙述了苗族人民大迁徙的苦难历程,艺术地再现了大迁徙的历史画卷。此舞气氛壮烈,舞步沉稳凝重,动作轻捷古朴,芦笙曲伴随古老歌谣,追思了苗族先民英勇善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理想家园的漫长历程。

苗族大迁徙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舞蹈形式记录祖先迁徙历程,舞蹈场面宏大,古歌悠远,舞步凝缓。一些如“留恋”“回望”等舞蹈动作,如此故土难离,让观者潸然泪下,苗族大迁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极具影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艰苦环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观载体。

整套动作与苗族迁徙历史内容统一,舞蹈形象生动,含义深远,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风格独特,堪称苗族文化中一部迁徙史诗。此舞源远流长,古朴典雅,世代传承,是苗族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品。

苗族大迁徙舞在赫章苗族大花苗支系中流传至今,其可考传承谱系为:第一代(王阿多)、第二代(王多嘎)、第三代(张老六)、第四代(张文光)、第五代(吴光华)、第六代(李文恩)。

苗族大迁徙舞蹈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已面临失传的危险。首先,苗族男女青年纷纷外出务工,苗寨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民族歌舞活动趋于淡化。其次,随着电视等媒体的普及,苗族青少年纷纷唱起了流行歌曲,认为自己民族的歌舞“土”气,对之缺乏热情。其三,部分苗族同胞信仰基督教,宗教这种精神生活方式无形中替代了传统歌舞这种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其四,由于缺乏普及与推广,随着年长者的谢世,青年对歌舞的内涵逐渐失去理解,难以传神地进行表演。

推荐赫章县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苗族也感兴趣:
赫章县导航

下一篇:剪纸(水族剪纸)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