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的膏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至今有二千余年历史。膏药学作为中医学重要分支,集中体现了中医学里所倡导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司外揣内”的文化精髓,再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外病外治,辨证施治”的独特医学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同疾病作斗争的长期过程中,膏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明仁膏药”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其第三代传人马明仁(1905—1958),自小受祖辈熏陶,九岁能背诵药性歌诀,熟读祖传医书,十二岁随父辈上太白山采集药材,拜访名医,勤奋好学,深得陕甘名家及其祖父马六懿先生真传。马明仁先生成年后继承祖辈遗志,在不断实践和钻研中,增加数味太白山野生草药入膏,使“马钱风湿骨刺膏”疗效更神奇,康复者万千,后来当地百姓亲切称之为“马明仁膏药”。

据说,民国25年(1936),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腰疾发作,痛得不能行走,马明仁先生亲自为其诊治,贴“马明仁膏药”一二日便行动如常。马明仁先生一生救治伤痛无数,百姓赠匾称颂“仁心孝世”。据传,民国28年(1939),于右任先生在亲历了马明仁膏药的神奇效果后,亲题“仁心孝世”金字招牌。

马明仁先生于1958年去世,其留存的秘方至今仍屡治屡验,在当地闻名遐迩。

“马明仁膏药”继承了祖国膏药学的精髓,其精湛的制药技艺蕴涵了几千年膏药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在和疾病长期斗争的智慧和丰富经验。经过了马氏六代人的世代相传,不仅完整继承了古法炼制的精髓,并且在不断实践总结中将传统技法演绎的别具一格。其选料、浸泡、升华、炼油、下丹、去火毒、去燥邪、启封、摊涂等工艺,步步考究,历经岁月锤炼,最终沉淀为独树一帜的古方精品。

选料:选料严格,精选地道中药材及太白山高寒地带野生中草药。

浸泡:浸泡入上等香油中,春夏五日,秋冬七日。

提炼:用文火熬制约四个小时,并用桃、桑、槐、柳、榆五枝搅拌,至药枯黄浮在油面时,离火过滤去除药渣。

升华:将滤好的药油重新置入炼制容器中,加入血余、蜈蚣、动物皮等药材,再用文火炼制一小时,同样过滤去除药渣。

炼油:将滤好的药油置入炼制容器中,用文火熬炼药油至滴水成珠状。

下丹:再用五火加热下丹,并用五枝顺时针搅拌5-8分钟,待浓烟冒尽时,改用文火继续搅拌熬制5-6分钟,膏体色泽呈黑亮时即可离火。

去火毒:将熬制好的膏药导入备好的井水中,浸泡3-5天,每日换水一次。

去燥邪:将泡好的膏药阴干,装入陶罐内,用蜂蜡密封罐口,埋入阴凉干燥处7-10日或放入地窖15日。

启封:直至陶罐内的膏药经性状、气味、色泽的辨别达到要求方可取出另行存放,待用。

摊涂:将膏药块水浴熔化后,再加入麝香、冰片、血竭等精细药材,搅拌均匀后,用竹片将膏药均匀涂于棉布、狗皮、医用无纺布上即可。

“马明仁膏药”第六代传人马绪斌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其不断努力下,马明仁膏药于2001年通过陕西省卫生厅评审,获得陕卫健用字【2001】005保健用品批准文号。2004年再次通过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获得陕食药监健用字04010174保健用品批准文号。同年马明仁膏药生产基地,按照陕西省药监局标准化要求改建扩建,验收合格。2008年“马明仁膏药”经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批准、予以注册保护。

2009年12月21日马明仁膏药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审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保护项目(陕政函【2009】208号)。2011年5月19日马明仁膏药被西安市人民政府评审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政发【2009】57号);201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代表性项目名录,“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迎来了百年来的荣誉巅峰。

2004年,马绪斌在西安市滦镇南八元村组建了马明仁膏药传习所。2013年底,马绪斌在西安市高新区草堂创业园区建成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着力对马明仁膏药进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系列产品。马明仁膏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在创新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今,马明仁膏药已实现了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模式,近千家马明仁膏药铺遍布全国。

推荐长安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长安导航

下一篇:临潼零口孙家皮影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