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结艺
传统结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历史渊源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结艺的传统就有多长。追溯中国结艺的渊源可以从远古年代的结绳纪事开始。“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绳又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都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明清时代及民国年间,中国结在长江两岸及江淮流域民间广为流传。它在城市、家庭、府庭等公共场所广泛用来渲染喜庆气氛。运河沿岸府镇码头,以及长街店铺,每到逢年过节或是- ,都会悬挂中国结,以示吉祥,福星临门。
文革期间,中国结几尽绝迹。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结在全国的兴起,淮安大街小巷几乎又随处可见悬挂的中国结。
结艺之魅
中国结,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他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襻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帐钩上装饰一个“襻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伸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辟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
绳结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最早的衣服没有今天的纽扣、拉链等,系衣服多借助衣带打结之法。中国人一向有佩戴饰物的习惯,饰物基本上都靠穿绳打结系在衣服上。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结艺这一传统艺术又被现代人发掘出来。一只小小的绳结,既让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情意相通,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着今人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它的花色和造型日趋繁多,如:唐僧取经、八仙过海、鲤鱼跳龙门、金娃戏珠、龙风呈祥、彩扇踏锦、招财进宝、金蛇狂舞、十二生肖动物等,无不栩栩如生,向人们展示着吉祥美好的愿望,呈现着和谐、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