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舞狮
清江浦舞狮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狮,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历史渊源
舞狮是一种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狮子模样,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的配合,将力度、幅度、速度等揉于舞狮技巧中,在动态和静态造型的变化中,表现狮子勇猛彪悍、顽皮活泼习性的表演形式,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浦区张怀宝家的舞狮为家传,有100余年历史。张家世代居住在淮安市里运河北岸,清末,张怀宝的祖父张万民精于舞狮,套路繁多,技艺精湛,在清江浦一带声誉极盛。张怀宝自幼随父亲张殿文学习舞狮,在传承祖辈舞狮技巧的基础上,走南闯北,广泛汲取了南北狮的技巧、风格,形成了融北狮雍容、南狮威猛风格于一体的张家舞狮。
基本内容
张家的“狮子”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材料主要有竹条、棉布、丝线、铁丝等。先用竹条扎制狮子头部的轮廓骨架,外面再蒙上棉布,然后绘制图案、填色、装饰饰品,狮头就基本成型了。
张家的舞狮风格以北狮为主,狮身为全身覆盖型,以表演者的衣裤扮作狮子的肢体,即狮子的前后腿,鞋面为狮爪图案。舞狮时,由两人合作扮狮,可单狮,也可双狮对舞。另有一人手持彩球,并在京鼓、京钹、京锣等乐器的配合下引领狮子起舞。
张家舞狮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主要的动作技巧有:搔痒、梳毛、伸腰、掏耳朵、滚锈球、滚翻、扑食、抖鬃、窜火圈、追逐、爬行、双狮争球等,其中尤以梅花桩上站肩(即狮头、狮尾二人双双单足站立)、舞狮上坛、狮身旋转360°、在高台或梅花桩上倒立、接抛球等高难度动作令人叫绝。
舞狮者以其动作技巧,表现出了狮子的威武稳重与刚劲有力,具有形态生动、配合默契、节奏鲜明等特点,集舞蹈艺术、民俗文化于一身,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一项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