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清江浦区
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

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

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为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绣活(郭秀英民间绣活、苏明英民间绣活),淮安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历史渊源

“民间绣活”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淮安市清浦区郭秀英和洪泽县苏明英的绣活作品主要是虎头鞋。

汉代时,我国已经有除夕画虎于门的风俗,开了中国民间年画的先河。后来,画虎辟邪镇宅的民俗在民间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虎的形象在经历了漫长时光,经过丰富的文化填充之后,由繁化简地符号化了:驱邪与祈福,这就是虎形象的民俗含蕴。

因为虎被赋予了驱邪镇宅避灾的寓意,所以古人常以虎的兽面形装饰在器物上,民间把虎看做是儿童的保护神,让孩子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虎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威武又笨拙可爱,寓意孩子能长得虎头虎脑、健壮活泼。

内容及特点

淮安市清浦区郭秀英和洪泽县苏明英虎头鞋作品,以棉毛纤维布料为主。工序繁多,历经糊刮子(淮安方言,意即打袼褙)、剪样、包边、铺底、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沿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算是基本竣工了,但还要经过一番装饰,等扎上虎须,缝上带子之后,才算大功告成,选择或设计的图案一般以寓意吉祥、平安为主。

工序基本如下:

糊刮子(打袼褙):袼褙即是用废旧的布料经浆糊多层次的粘贴在一起,做成的厚布片,基本上用作鞋底,是做虎头鞋必备的原材料,鞋底和鞋帮都是用它做成的。首先需要一块平整、无裂缝的木板,然后在木板刷上一层面粉熬制的浆糊,贴上一层废旧布料,如是碎布料还要注意边缘的对接,并要贴得服贴平整,防止做出来的鞋底或鞋帮会凹凸不平。然后再刷一层浆糊,贴一层布料,一般要贴3~5层。贴好后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揭下来就成了袼褙。

剪样:首先用鞋底样做模,剪下做鞋底要用的袼褙,一般一只鞋底用3~4层,做一双虎头鞋就要连续剪6~8片袼褙。然后分别把两只鞋底的袼褙叠在一起,用粗麻绳简单的缝一下,这就是鞋底的雏形了。

包边:包边所用的布条宽度大约有两公分,颜色较淡,多为浅色布料。剪布条时要格外注意,不能顺着布料的纹理剪,而是要与布纹成一定角度,斜着剪,否则布条较窄,容易脱线。包边时要顺着鞋底的走向,均匀而平滑的将布条包在鞋底四周,两侧布条所留宽窄一致,才算功夫到家。

铺底:同包边一样都是为了鞋底美观,在做底的一面先铺上两层碎布,再铺一层纯色软布,这样纳出的鞋底饱满有力、美观大方。铺的最后一层软布,应略大于鞋底,缝制时要将布边向里折进去,使它又略小于鞋底,然后再用细小而匀实的针脚将其缝住。

纳鞋底:铺底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纳鞋底了。选线要选择与鞋底颜色反差明显,但还要搭配协调的彩线,彩线一般是由多股细线拧在一起的粗线。由于鞋底比较厚,纳鞋底时还时常会用到针锥,针锥扎孔、大针引线,拉线、紧线一气呵成。线花还可以纳出各种形状、有斜排列、十字花、菱形,以及能够想象出的各种图案。

做鞋帮:鞋帮同样是用袼褙做成。用鞋帮样儿做模在袼褙上剪出鞋帮的大概形状,一般来说,一只鞋帮是由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块袼褙缝制而成。鞋帮剪下后简单地与样子缝到一起,再进行仔细的裁剪,去掉多余部分。注意鞋帮的后部和前部要多留一些,大约宽于样子0.5厘米,以便最后缝合。现在正在剪的这个豁口就是前边虎脸部分与后边鞋帮的分界线,缝制起来以后,这两小块就组成了虎脸。然后再比着样子剪下做鞋帮的面儿和里子。鞋帮面儿多为绸缎,或红或绿,颜色鲜艳;鞋帮里子则选择棉布,柔软舒适,颜色淡雅。将剪好的面儿和里子用浆糊粘到袼褙上,位置要对准,粘得要平整,鞋帮面可以只裁剪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可以不贴,因为这部分将来要上虎脸。贴好晾干后将整个鞋帮裁剪整齐。

绣虎脸:虎脸有祖辈传下来的鞋脸样式,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早已熟记于心,信手剪来就是一个生动的造型,亦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鞋脸样。将剪好的样子放在用来锈制虎脸的布料上,用笔描出形状,然后开始绣。绣虎脸一般先从虎鼻子开始绣起,而后是眉毛、眼睛、嘴巴、牙齿和额头上的“王”字。最后用金色的丝线勾一下边,整个虎脸就更漂亮了。虎脸是整个虎头鞋最能出彩的地方,几缕彩色的丝线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张生气勃勃的虎脸,雪白的寿桃鼻,黑洞洞的老虎眼,粉嘟嘟的莲花脸,真让人爱不释手。随着岁月的变迁和流传地域的变化,脸部造型变得丰富多彩,有母子虎、麒麟虎、王字虎、雀虎双喜等等,还在虎脸上加了许多其他的小动物,如蝴蝶、蜻蜓、喜鹊等等,花样繁多,全在个人眼光和喜好。剪下绣好的虎脸,剪成与鞋帮前半部分相同的形状,尔后结合包边把虎脸上到鞋帮上。包虎脸所用的布条与包鞋底的要求基本相同,可再窄一些。将虎脸放于鞋帮前部即上虎脸处,而后把包边布条放于虎脸的上方,对齐边沿,将三者缝在一起。缝制时沿着虎脸的走向,顺序将其缝起,包括两只虎耳朵。然后将布条翻下去,再缝一次,这次针不要扎在布条上,而是细小的扎在绣虎脸的布料上,这样从正面看上去是看不到针脚的,这虎头鞋也才算做得精致、地道。

掩鞋口:掩鞋口其实就是把鞋帮上留作鞋口的地方,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包边处理,使鞋看起来整洁、美观、大方。这样整个鞋帮部分就算是准备好了。

上鞋帮:待鞋底和鞋帮全都准备齐全之后,就要把它们缝到一起了,也就是上鞋帮。先把鞋帮前端虎脸处对折,缝合。再把留作虎脸的部分紧贴着缝到鞋帮的前端。上鞋帮时,先从前端虎脸处开始,针脚要扎得匀,线绳要拽得紧。还可以将鞋帮的底边向里折一小溜,以方便扎孔。上鞋帮同纳鞋底一样需要针锥、麻绳和大针相互配合,针锥扎孔、大针引线,然后拉线、紧绳一气呵成。在两侧都上到中间时,将鞋帮后部比量合适后缝起来,再继续上完鞋帮。

扎虎须:虎须是用彩色毛线做成的。首先选择与虎头鞋颜色协调的毛线,取大约有六七根的一小绺,在手指上绕几圈,剪断后扎在虎嘴的两侧,并修整成绒球状,虎头鞋顿时就增添了些许灵动气息。待孩子穿上虎头鞋,走起路来,这两个绒球做的虎须上下颤动,十分惹人喜爱。至此,虎头鞋的制作就完成了。

虎头鞋除了单纯的虎脸造型外,亦有加绣其他纹饰的,如金鱼、荷花、兔子拜月、寿字、蝴蝶、蜜蜂、百合、如意等,另外还有虎头枕、虎头帽等。

虎头鞋的制作还有不少讲究,如在婴儿穿的绣花虎头鞋底部绣上一厘米左右长的须根状五彩丝线三株,表示小孩儿扎根长寿,落地平稳有根,不会跌倒,“三株”代表“福、禄、寿”。绝对不能做四根须根,因为民间有“人三鬼四”的说法。有的在鞋底部绣上一根葱的纹饰,表示小孩穿了聪明、平安;又因“葱”和“冲”谐音,一根葱的纹饰又表示灾祸一冲全无。蝴蝶虎头鞋表示美丽漂亮,蜜蜂虎头鞋表示勤劳、甜蜜。不论何种纹饰,都代表了人们对未来寄予的美好希望。

“民间绣活”集民间美术、民俗知识和传统手工技艺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及收藏价值。

推荐清江浦区更多民俗文化
清江浦区导航

下一篇:糖人(吹糖人)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