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淮阴区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是淮安地区船工、纤夫们在行船中为配合航运、船务等劳动过程,提高劳动效率而自然创作的民歌体裁号子的一种。

淮安地区漕运历史悠久,自隋起,朝廷在淮安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明清在这里设总督漕运部院衙门,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等筹运工作。运输工具以木船为主,均以帆、桨、橹为驱动力,至清江闸、越闸等,必须用纤夫或用“绞关”方可通过,成书于光绪年间的《淮安府志》记载:“伏秋水溜,漕舟上闸,难若登天,每舟用纤夫三四百人,犹不能过,用力则断缆沉舟。”伴随漕运浩荡船队的,是船工和纤夫们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号子声。直至20世纪50年代,船运开始实行轮拖化,有了动力系统,船工打号子齐力撑船、摇橹等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到80年代,木质船舶基本销声匿迹,船工号子也仅在老船工们之间尚有流传。

基本内容与价值

淮阴地区船工号子与船工的劳作内容密切相关,按照工作内容可以分为摇橹号子、绞关号子、起锚号子、打篷(升帆)号子、撑篙号子、拉纤号子等,涉及船工活动的任何工作形式,目的是为了在行船过程中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因此,船工号子更讲究歌唱内容在于精神上的鼓舞,根据实际需要,这些内容是即兴发挥的,比如时近中午,货船正好赶上激流,领号人便会唱“大家加把劲啊,管船娘子饭已(准备)好了……”从而达到统一步调齐心鼓劲的目的。

船工号子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也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据老船工张大海介绍,以运河划分,自盱眙向西进入安徽段,被称为“南河帮”,淮安境内向北至徐州段统称为称为“淮河帮”,“淮河帮”的船工号子以淮剧为基础,显得婉转轻柔,具有明显的淮安特色,而“南河帮”则更加质朴阳刚些。另外,从行船的工具上也能看出不同,“南河帮”所用的橹以板橹为主,而“淮河帮”则多用琵琶橹为撑船的主要工具。

淮阴运河船工号子是现淮安地区鲜活的历史记忆,更是运河文化和淮安文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如今,运河船工号子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且在传承上后继乏人。同时,对其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深入的研究。亟待进行抢救性的记录保存和传承传播。

推荐淮阴区更多民俗文化
你可能对下列号子也感兴趣:
淮阴区导航

下一篇:赶牛号子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