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东坡宴
常州东坡宴发端于北宋末年,由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经历代文人雅士和名厨食客传承、改良,至康乾年间成型。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所载的傍林鲜、清代袁枚著《随园食单》所载的骊塘羮等,都是常州东坡宴的代表菜肴。历代名厨也都钟情常州东坡宴,将它的传承、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清代张文炳、张之钧父子,世代业厨,手艺高超,他们制作的常州东坡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张文炳还曾被举荐到太仓司衙担任官厨。虽历经岁月沧桑,也曾一度少见踪迹,但东坡宴仍顽强存留于民间,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常州味道。
常州东坡宴品种多样,制作讲究,且文化内涵丰富,涵盖冷菜、热菜、酒和主食若干道。
冷菜,以酒、茶、稻、果、竹五道组合成,分别为味辣的酒香元修菜(野豌豆苗)、味甜的茶香老豆腐、味苦稻香鸿运鸡(选用稻米炒焦之苦味烹鸡)、味酸的果香荔味球、味咸的竹香嫩鞭尖,此五道冷菜比喻辣、甜、苦、酸、咸的人生五味。
热菜,由十道组成,分别为:“洞庭0 东坡羹”——以橙黄色小南瓜代替柑橘入馔,并盛菜羹,意取东坡“素食之羹”的养生之道;“雪堂蜜酒蒸香鹅”——将蜜酒、蒸鹅合二为一,体现老饕遗风;“藏春坞里莺花闹”——选用虾茸、补肾草、樱花等保健原料烹制,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晚雨留人入醉乡”——烟熏鹅脖下置湖中鲜螺、鲜鱼,用小船、纸伞点缀,象征在雨中湖船上夜饮;“醉画竹石图”——用竹桶、卵石、芦笋、虾仁、鳝鱼、枸杞等原料组成的酒烹菜肴;“五色彩雀羽飞舞”——盘中菜肴形似禾花铁雀围在五彩雀松四周,取心想事成、左右逢缘之意;“三汁橙香富贵鱼”——选用桂鱼配萝卜汁、姜汁和酒等烹制,鱼肉鲜嫩,萝卜汁去腥通气,姜汁去寒增辛,酒能去腥增香,再加桔皮配色增味,自然别有一番风味;“秘制兰陵东坡肉”——此为苏东坡发端的烧猪肉,特别讲究原料、刀工、火候、调味;“养身孜然羊脊骨”——取羊脊骨肉,煮熟后乘热渗出,浸在酒里,沾一些炒熟的盐粉吃;“吟菊品人生”——以白萝卜剞刀成菊,高汤套之,以蟹黄点缀。
酒,是东坡红友酒。此酒色如琥珀,食之甘饴,酒香绵长。
主食,名为江南晾衣清水面。以面条挂于竹杆作晾衣状,带葱油红汤、红油辣汤、原味高汤三味调料,象征着一生清平、悠得自乐的百姓生活。
苏东坡一生经历坎坷曲折,十多次旅居常州并终老于常州。在艰难的生活岁月里,他创造了许多美味佳肴,并写下《老饕赋》。东坡宴所有菜品均源自于他游历、工作、生活的每个地方,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涵盖川菜、鲁菜、淮扬菜及粤菜等,荟萃了中国菜肴的精华。而且,其菜谱中的所有菜品原料都是当地当时的物产,地域性、时令性鲜明。
常州东坡宴是江南文人宴的典型代表,其背后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正如浙江大学宋史专家林正秋所说:“道道有出处,处处有典故。”一套东坡宴,是苏东坡人生经历的浓缩,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品尝东坡宴,食中有酸甜苦,菜中有诗情画意,可以说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体味和感悟。
近现代,常州东坡宴的传承以毗陵龚氏最具代表性,已历经龚耀明、龚生良、龚尧清、龚剑锋四代,成为饮食领域的金字招牌。近年来,传承人还衍生出东坡遗韵宴、东坡江鲜宴、东坡养生宴、东坡点心宴、东坡家宴、东坡喜宴、东坡寿宴、东坡状元宴等,颇受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