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薅秧号子
平桥薅秧号子即薅秧歌,是一种汉族民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薅秧,是指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在插秧后不久就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拔秧的目的是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熟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可以推想,人们一边薅秧,一边拉家常、谝闲话,或者打情骂俏等,渐渐地,这些相互的交流就成为简单机械劳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薅秧歌”。
平桥薅秧歌,是在武隆区平桥镇一带流传的,在传统稻作耕种劳动方式中产生的传统民歌。这种民歌直接产生于薅秧这一劳动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薅秧脱离关系,成为在当地世代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演唱方式。
平桥薅秧歌以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发展,唱词多为即兴创作,没有伴奏乐器,也没有固定的调,由演唱者自由起调、自由抒发,可无限拉长,现编现唱。且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通常都很高亢、嘹亮,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歌曲。演唱形式活泼多样,以领唱和合唱为主,也可独唱、齐唱、对唱,不拘一格。歌词内容多反映群众的生产生活,说农时、谈生产、表生活、抒情爱等,内容调侃风趣,积极向上。平桥薅秧歌作为平桥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产物,也作为平桥人民杰出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平桥人民的思想底蕴和精神追求,与平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在歌词内容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深入了解、挖掘和研究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2016年列入第五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